本周可以讲的事情有很多,但凡上网的你们都知道是什么事情。我的一位粉丝读者私下找到我说:上周热门事件那么多,挑最火的讲讲吧。我回绝了他,我说我不会写的,随后我又补充道,人人都写代孕,人人都可以为代孕发声,可是人人都不懂代孕,我又何必要不懂装懂呢?再者说,我的发声是微弱的,聊胜于无。所以我既没有丰富的言论,我也没有绝对的发言权,这样的雷咱不扫也罢。
那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什么呢?从标题得知,今天聊的是手办。
静静地听
先给大家铺个背景。
手办圈子里有这样一句:阿宅一面墙,北京一套房。而手办只是一个泛称,本来放在圈子里,它属于很高的工艺品,因为二次元文化的流行,手办蔓延于人间,它会出现在动漫迷们的展架上,书桌上,玻璃柜里,它们还原了动漫里人物的场景,动作,在圈子里,这叫做“戏画”“名鉴”。之所以出现那么多收藏者,无不因为收藏者自己对于动漫的热爱,和相关厂商对于内容的情怀(xué tóu)营销,生产出限量版等收藏难度大的手办。虽然可能在原产地你想要的藏品满大街都是,但引进国内就是不菲的价格。不仅如此,收藏者对于手办的收藏程度也是很讲究,例如万代产品,奥特曼脚底一定要有万代铭牌,其他厂商也是如此防伪,他们拒绝收藏者购买到第三方、高仿制品、或者劣质产品,那有辱品牌声誉。因此,收藏者更希望自己收藏的是正版,是绝版,这一来二去,手办的价格哄抬得夸张,市场也就打开了。不过只有那些真正有着经济自由的收藏者才享有这份热爱,而那些还在靠着自己零花钱换取手办的群体就没那么幸运了。因为对自己来说,自己的藏品价值和意义都是很重要的,但是不懂的人,认为他们收集的,不过是对家里浪费空间的玩具。当这样的观念出现,就不免引起一些冲突了……
今天立这个话题的缘故,是来自于最近的一则小新闻。
有个网友在网上诉苦,说自己有28个《火影忍者》的手办,结果父母没有经过自己的同意,趁他不在的时候擅自把自己的十几个手办全都送出去了。追问起来,她妈还说他都这么大了,玩什么玩具,弄得自己也不知道父母究竟送给谁了。
好家伙!这要是放在圈子里就是一桩惨案!
而后这个网友为了给自己的藏品讨个公道,因为实在问不出这个案子的罪魁祸首,就默认“元凶”是自己的父亲。于是他就——
这不比博人传燃吗!
结果不用多说,这父子俩差点就反目成仇了。
其实类似这样的事情其实一直都有很多,总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得父母会在不经过孩子同意的情况下,扔掉孩子珍藏的手办或者模型。在父母的角度上来看,孩子喜欢这些东西都是无用功,不仅会影响学习和生活(更重要的是,碍眼、占地方)。
同样的受害者不计其数。他们既挽救不了自己的心爱之物,也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因为父母不知道自己为了一个藏品,付出了多少努力,宁愿每天去学校少消费一点,早餐凑合一点,也要把钱攒够。为的就是把这吹成“大厂神作”的限量版收入囊中,成为自己的骄傲。
但是,父母哪里会明白?他们是真的不懂!
这样的事件,翻车自己也跟着感同身受起来。我承认自己也有这个癖好,但是我不讲究,最开始家里条件有限,我也根本不知道手办那些精美的玩具是啥,我连一个套在吸管上的橡胶公仔都珍藏如宝,虽然已经千疮百孔但至今没有丢弃,在我眼里它依然与我有感情。翻车这个长不大的体质,归功于最开始幼儿园小朋友往我书包里莫名其妙塞了一个跟我半人高的奥特曼玩偶,然后给我带回家了。家人除了让我赶紧还回去之外,还特别抵触我的玩具。后来稍大的时候,翻车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藏品,数量不多,价格不高,特别是近两年,国产模型在这个圈子中非常亮眼,除了自己本身喜欢以外,也是通过这种方式认识国内制造的实力,对这个行业的支持。但是翻车收藏的是自己对于它的情怀。玩收藏的,如果不是为了价值,那就是为了情怀。所以翻车知道这个网友的经历以后,还真挺同情的。
但是同情之余,翻车也看到了一个现象:父母为了我们健康成长,会纠正我们的行为和观念,这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处理我们的手办,其干预行为性质等同于公开我们的私密日记,既让父母蒙羞,也让我们心生抵触。他们以爱之名,以家人之名,以关心为由,破坏我们的兴趣,侵入我们的领地,把原本完美的关系搅得一团糟,把已经没剩多少的信任又离间一份。后来父母才发现我们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自我,越来越让他们不省心……
我们应该不应该制止父母把手伸得太长?尽管我们知道他们这么做的意义,但是缺乏沟通和理解,我们难以达成一致。就事论事,这个“大人扔手办,小孩倒茅台”事件,主人公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却是不提倡这么做的。因为这样非但得不到解决,还会引发更大的争端。“父见子未亡,抽出七匹狼”,就不是完全没有可能。这属于价值观上的冲突,也是家长和孩子的一个疙瘩。
可见,孩子在这些时候,父母的引导和正确教育作用是非常关键的,但是教育的方式很值得思考。
台湾省就有个护理学博主,在对于“孩子青春期在房间用小电影探索生理需求被父母撞见的心理引导”中有这样的见解,认为孩子应该得到以下正确的引导:
1、不打断孩子。孩子的行为被你撞见,不免会尴尬,在孩子还没对这个事情敏感以前,你不应该打断孩子的行为。如果是开门撞见,那关门离开就好;
2、虽然说不打断就是纵容孩子,但不代表装作没看见,应该等孩子结束以后,过段时间你要开口说,整体表态的逻辑为:对打断孩子的事情表示道歉,然后宽恕青春期时候孩子对于自己身体构造的猎奇心理、包容并赞赏孩子的行为。为的是利用这样的言论,侧面让孩子消除对你的警惕,这样才会听得进去你后面对孩子的教育;
3、正确普及,从小电影、到孩子的行为,再到生理常识,按顺序普及,其核心是让孩子认识到这个行为是青春期的正常现象,在这个时候灌输正确的观念,会比你直接打击孩子和干预孩子的效果好得多。
好了,一不小心扯远了。但是中心思想没跑,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能够多多沟通,多多理解。这对孩子的成长,对于完善孩子的三观非常重要!
最后,引用一首诗作为收尾,希望在看的你,能明白以后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觉得现在看这个还太早的,也没关系。正方向的教育虽(然会)迟(到)但(是一定会)到(来的)!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纪伯伦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象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里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
也爱无比稳定的弓。